找到相关内容454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否定生命吗:佛教的生命态度是智慧慈悲

    贯今,绝无定论。 佛教的唯识学派也有类似的看法,一切唯心一切唯心万法唯识,说的都是同一件事。不过佛教尽管有这样一切唯心的主张,却不会允许佛弟子们行为乖张,违背自然法则。相反,尽管佛教非常强调个体实践实验佛法之时的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”的主观性,却更加注重个体与群体,自我与大众,人与自然,人与万物的缘起影响,更注重管理好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行为,让纯粹主观的内在生命体验与外在的一切良性互动,互为因缘,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生命态度|明焋法师|慈悲|智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0434137112.html
  • 社会和谐 从我做起

    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!”以上偈颂说明世间万物都是由心而生。《法句经》第一偈云:“诸法意先导,意主意造作。若以染污意,或语或行业,是则苦随彼,如轮随兽足。”这首偈...

    智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22138874.html
  • 漫谈和谐社会从“心”开始

    诸法所生,唯心所现,反手覆手,唯是一手,天堂地狱尽在一心。总言之,“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”。人心就是所有一切世事的源头活水。可惜上述官员、学者或知名人士都基本上忽略了人的思想、人的心灵在实现和谐社会中...偏远的村落、城镇的小区,到都市、国家,乃至环球世界,无不由个体的人组成;人们的一切言行,莫不归之于心;为善为恶,为人为己,端在一念之间,利害攸关,明若观火;因而内心的平静,社会的祥和,不可或缺的,重在...

    绍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2639309.html
  • 借微言以津道 托形像以传真

    实时得到安顿,体会到佛陀的慈悲,尘缘息绝,菩提自生。  佛教由于义理的形态肯定了美,因此在其学说中不自觉地展现丰富的美学意蕴。佛法是心的艺术,“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”,所以产生了“一切唯心”的美学观,...世界的一切生成法皆是虚幻不实的,都有成、住、坏、空。人,由于自我的有执妄想,故不能趣向菩提、实证涅槃;惟有超越五蕴六尘的束缚,内息心中的三毒,才能走向觉悟之路。  由此可知,这种向内心自省、体会生命...

    唐敏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4741258.html
  • 佛教艺术

    体会到佛陀的慈悲,尘缘息绝,菩提自生。  佛教由于义理的形态肯定了美,因此在其学说中不自觉地展现丰富的美学意蕴。佛法是心的艺术,“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”,所以产生了“一切唯心”的美学观,进而从对“我”...成了中国传统文化,也长期地影响著中国人的精神内涵。  佛教源于释迦牟尼佛,由于面对人类生命的生老病死等苦,而寻求解脱之道,所以讲“缘起性空”、“四谛”、“十二因缘”、“中道实相”,认为有情世界的一切...

    唐敏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4945279.html
  • “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”随笔

    ,极其重要。正如《华严经》所言: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。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。”三世诸佛也都是依此——愿度尽一切众生之菩提心而广行菩萨道,最终圆满成就的。婆罗门女成功的救度母亲,也是此 “善用其心”而转境的明证。   般若乃一切诸佛之母,《现观庄严论》又是开启般若宝藏的钥匙。论中所示的修行次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菩提发心。如是因,如是果,只有真实发起菩提之心,才会成就真实圆满的菩提之果。否则,必定...

    隆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846141.html
  • 寻找源头的两种方式

    世界和外在的世界其实浑然一体。改造自己就是改造世界!佛门所说的“一切唯心”即是此意。 ...、艺术……等等。这样的例子有:赫拉克利特、老子、孔子、佛陀、耶酥基督……,现代的有泰戈尔……。  这个世界只是个学校,一个暂时的旅店,人类在此所经历的一切都只是功课,让意识提升、灵性成长的功课。而最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3146751.html
  • 心灵科学观

    思想意念。”   伦敦博士此语,与佛经所说:“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”及“相由心生”等不谋而合。这正接近了佛经讲的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”及“有相皆妄”的境界,也正证明了佛经内对于宇宙奥秘早有精微细致的...

    明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4046776.html
  • 真正佛教的表现形式

    也可以借此明确了自己的本质和应走的方向。不过还会有人说佛经上很确定地说:“一切唯心”和“万法唯识”,佛教哲学当然是唯心的,也就是反革命的。这也不尽然。佛经上面说:“一切唯心、万法唯识”,同时也说“心因境起、识不离尘”(尘即是境)。“心因境起、识不离尘”正是说的“存在决定意识”,或“存在第一,思维第二”。“一切唯心、万法唯识”正说的是思想意识有转变存在的力量,——与辩证唯物主义不谋而合。有些佛教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0151253.html
  • 生命的缘起

    一致的。因为赖耶、真如、法界,都是“心”的别名。一切缘起都离不开心。《华严经》中说: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。”阿赖耶识,即第八识心;真如,即真如心;法界,即法界心,都可以同名为...识,即阿赖耶识,就像一个大仓库,里面储存着一切现象的种子。包括器世间和生命世间两类,它们都是从阿赖耶识中变现出来的。   二、真如缘起:也称如来藏缘起。相对于“赖耶缘起”染净混合的特点,“真如缘起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4752071.html